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
(一)测量误差的来源及其分类
1.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:
(1)仪器的精密度:仪器的视准轴误差,横轴误差及竖轴误差。
(2)观测人员的鉴别能力:仪器的安置、瞄准、读数等。
(3)观测时的外界条件:温度、湿度、风力、大气等。
2.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
(1)系统误差: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,如果误差的大小和符号呈现一致性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的误差。它对于测量结果的影响具有累积性,故需采取措施将其消除到不影响测量成果,其措施方法如下:
①测前应严格地检验,校正仪器,将仪器误差减小至最低程度。
②求取改正数,对观测结果进行改正,如钢尺丈量中的尺长改正,温度改正及倾斜改正等。
③采用对称观测的方法,使系统误差相互抵消或减弱。如水准测量采用中间法,测角采用测回法,三角高程采用对向测量等。
(2)偶然误差:指在相同的观测条件下作一系列观测,如果误差大小和符号呈现随即性,即从表面现象看。该列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没有规律性,如估读误差、瞄准误差、对中误差等其特性如下:
①在一定的观测条件下,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的限值。
②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机会多。
③绝对值相等的正、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同。
(3)偶然误差的算术平均值,随观测次数的无限增加而趋于零。减弱误差对观量成果的影响采取的措施如下:
①提高仪器的精度等级。
②对同一量进行多次重复的观测,取其平均值。
③进行多余观测,使观测值的个数大于未知量的个数,从而产生条件闭合差,根据闭合差的限差,可对观测值进行筛选和取舍。通过对闭合差的分配,可求的观测量的最可靠值,即平差值。
(二)评定精度的标准:
1.中误差:m=±
2.极限误差△极=3m-2m
3.相对误差:k==;L=平均值、=中误差。
(三)误差传播定律:
1.正确列出函数式:Z→观测值的函数=f(x1、x2……xn)→观测值
2.对函数式进行全微分:dz=dx1+dx2+……+dxn
3.换成中误差的关系式,即将编导数值平分,微分换成中误差的平分:
㎡z=()2mx1+()2mx2+……+()2mxn
在应用误差传播定律之前,必须检查函数式各观测值之间是否相应独立,如有不独立的情况,则应通过观测值间的代换、合并等方式,使函数式只有含独立观测值。
4.将函数式直接换成中误差的关系式
(1)倍数函数:Z=K(常规无误差)X(观测值)换成中误差m2=Kmx
(2)和差函数:Z=X1±X2±……±Xn
中误差:㎡Z=㎡X1±㎡X2±……±㎡Xn
(3)线形函数:Z=K1X1±K2X2±……KnXn
中误差:㎡Z=K12mx1+ K22mx2+……Kn2mxn
(4)和差函数的表达形式:
①f=a+b+c-1800
②a1=a-
③ma=mb;b=c;y=1800-a-b
(四)直接观测平差:
1.同精度直接观测平差
(1)最或是值(算术平均值)x==
(2)观测值中误差:m=± Vi(观测值改正数)=X-Li
(3)算术平均值中误差:mx=
2.不同精度直接观测平差
(1)权的概念:若对某一位置量进行了n次不同精度的观测,在计算平均值时,精度等的观测值应在平均值中占的分量要大些,精度低的占的分量要小些,这个分量如用数值表示,即称为观测值的权,观测的越好,权越大,中误差越小,故权与中误差是密切相关的。
Pi= u2→任意选定常数,同组取同数值。 i→1,2,……,n
(2)定权的方法:
①水准测量的权:Pi= Li=路线长度。 Pi= ni=侧站数。
②距离丈量的权:Pi= Di=丈量的距离值。
③角度的权:Pi= ni=侧回数。 Pi=ni
④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权:Pi= ni=转折角的个数
⑤用之角高程测量测定高差的权:
S—水平距离;a—竖直角;i—仪高;L—目标高。
N=Sega+i-l+f ; f—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完的综合影响。
Pi= s2i—方向距离
⑥光电测距的权,该仪器的测距标称精度:ms=±(5mm+10-6×D)
⑦算术平均值的权:Pi= Pi=Ni—观测次数
⑧观测值函数的权:Zf=(x1,x2……xn)
更多关于测量跟仪器仪表的信息请关注深圳市杰创立仪器有限公司。